秋节来历二:中秋节由嫦娥奔月的故事演变而来。这个故事最广为流传,后羿射掉了多余的九个太阳,然后上天赏赐他一种成仙的药,他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妻子嫦娥,中秋节是由古代祭月演变而来,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二分之一日,所以被称为“中秋”,而这一天又被定为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日。秋分,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每年公历9月22日至24日之间,太阳到达黄经180°时为秋分。
秋分的来历我国古籍《春秋繁露·阴阳出入上下篇》中说:“秋分者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。”秋分之“分”为“半”之意。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,至今已历史悠久。“中秋”这一词最早记载于《周礼》,因我国古时的历法,农历8月15日,正好是一年的秋季,而且是八月中旬。立秋的来历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°时为立秋。
秋,揪也,物于此而揪敛也。来历: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,《礼记》上记载:“天子春朝日,秋夕月”,夕月就是祭月亮,说明早在春秋时代,帝王就已开始祭月、拜月了。十一月是每年的第11个月,它的由来主要与历法和历史事件有关,在公历中,十一月最早出现于罗马儒略历(Juliancalendar)和其改良版的格里高利历。